穿越无数的烽火至今
诉说古人的传奇故事
记录人世间最真实的喜怒哀乐
听,戏台上金华婺剧依旧火热上演,
看,展示台上永康根雕巧夺天工,
学,江南第一家里十五世同堂传奇依旧值得后世学习
……
金华这些非遗项目,文物古迹,值得我们一一去传承。
金华好传承
来了!
非遗部分婺剧婺剧,俗称金华戏,迄今已有多年历史。婺剧传统剧目和唱调音乐十分丰富,并显有历史特征和地域特征,被专家学者誉为“明清戏曲文化博物馆”。
金华火腿腌制技艺金华火腿肥大、柔嫩,经过上盐、整形、翻腿、洗晒、风干等程序,数月乃成,香味浓烈,便于贮存和携带,是我国腌腊肉制品中的精品。
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婺州窑是古代著名青瓷窑,是我国六大青瓷产地之一。婺州窑分布很广,延续时间长达余年,共发现古窑遗址余处。
金华道情金华道情,又叫唱新闻、劝世文,已有多年历史,是一人多角色坐唱式单挡说唱艺术,配以简单的动作,伴奏乐器简单,仅一个情筒和两块竹板。
厚大抢头杵厚大村位于金华市西部,汤溪镇南部,九峰水库下游,连接九峰山。厚大“抢头杵”项目于年列入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抢头杵兴盛始于南宋末年,厚大范氏先祖世代耕读传家,长辈对儿孙媳妇的迎娶以贤孝为先,通过“抢头杵”的民俗活动为青年男女自由婚恋搭设平台,可见先祖在自主婚姻思想上的通达。
诸葛后裔祭祖国家级非遗——诸葛后裔祭祖。据《高隆诸葛氏宗谱》记载,明朝嘉靖皇帝给河南南阳忠武侯庙有《敕赐忠武侯庙规祭文祭品》一文,文中有“春祭用次丁日,秋祭用八月二十八日”之规定,是为两祭。诸葛村从明代开始,就以此祭礼来祭祀先祖诸葛亮。
龙舞(兰溪断头龙)水亭畲族乡是兰溪市畲族最大居住地,每年农历三月三都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来祭祖先、拜谷神,载歌载舞,热闹非凡。龙舞是三月三活动中独具畲族民俗风情特色的民俗表演之一。
诸葛村古村落营造技艺诸葛村古村落营造技艺是一项集环境设计师、木匠、雕花匠、泥水匠、石匠、砖瓦匠等工艺为一体的一种综合性传统手工技艺,其核心技术为依据不同地形,多工匠密切配合,营造一个个结构模式多样的建筑团块,如伏虎型、九宫八卦型、纵状街市、环状街市等。目前已经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
东阳木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历史悠久,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现有木雕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3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名,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东阳竹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精品迭出、屡获大奖,传承保护水平不断提升,现有国家级传承人1名,省级传承人3名,金华市级传承人7名。
卢宅营造技艺形式丰富、独具风格。为进一步保护传承东阳民居营造技艺,挂牌设立中央美术学院驻浙江东阳传统工艺工作站,开展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实践实训、学术调研、展示交流、传承对话等活动。
义乌红糖制作技艺义乌红糖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义乌种植糖蔗、加工红糖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顺治年间(-年)。义乌红糖未经提炼,保留丰富的营养。
永康锡雕永康锡雕始于五代,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了更好地传承永康锡雕、振兴传统工艺,国家级永康锡雕非遗传承人盛一原大师独资建立了永康锡雕馆。
永康钉秤制作技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始于宋代。木杆秤是涵盖金、银、铜、铁、锡、木等材料制作而成的传统实用手工艺品。
永康根雕永康市宏天根雕艺术馆于年在舟山镇舟二村自费建造,于年8月评为“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基地”,逢周五、六、日三天免费开放参观,是一个研学的乐园,是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基地,是传统美术产业的孵化基地。永康市宏天根雕艺术馆和永康市黄宽宏根雕艺术工匠创作室共有五百多平方,有根雕精品四百余件,现有人员8人,并由省级非遗传承人、浙江工匠,中国根艺美术大师黄宽宏担任馆长、艺术总监。宏天根雕的技艺手法运用“匠的功力、画的气韵。诗的意境”。在创作中不断发挥工匠刻苦探索的精神,推出创新技法,成就独特风格。
麦秆剪贴麦秆剪贴,浦江传统民间工艺品,又称“麦秸剪贴”“麦秆剪贴”。利用麦秸自然光泽和抢撕成丝的特性,经烫色或染色,用“撕、剪、刻、抢”等特技工艺,或平贴,或直接用麦秸逐层粘堆而成画面。一般运用国画形式构图,嵌贴于镜框内,作为欣赏品。
浦江剪纸浙江省特色传统手工艺品,风格秀丽,装饰性强,并极具想象力;题材广泛,以花鸟动物和戏剧人物居多。
浦江乱弹浦江乱弹是一个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以浦江当地民歌“菜篮曲”为基础,并在“诸宫调”讲唱艺术和我国最早的戏剧南戏的相互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鲜明地方特色。
武义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武义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含仿野生盆栽法、枫斗加工法、首乌蒸制法、盐水杜仲炮制法、三叶青研磨法、铁皮石斛浸膏炼制法等上百种中药炮制技法,形成了中药材采集,栽培,炮制,组方,煎制等生产流程。
赶茶场赶茶场起源于宋代,是为纪念晋代“茶神”许逊而形成的庙会,盛行于玉山一带。“赶茶场”分为“春社”和“秋社”,均以玉山古茶场为主要活动场所,是磐安县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展现了磐安悠久的茶市场历史及深厚的茶文化底蕴。
乌龟端茶乌龟端茶是具有民间绝技风格的传统舞蹈,它流传于深泽一带,至今已有余年历史,原为婺剧小戏《浪子踢球》中的一段独舞,通过模仿乌龟的滑稽动作,向客人们表演端茶献茶技艺,是戏曲中的丑角艺术表演。
婺州南宗祭孔典礼婺州南宗祭孔典礼是以孔氏后裔族祭为特征,以榉溪孔氏家庙为主要传承场所的传统孔氏南宗祭孔民俗活动,至今已有年历史,流传于浙江省磐安县盘峰乡榉溪村,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与儒家伦理价值。
迎大旗磐安“迎大旗”又称迎“龙虎大旗”——“茶场面庙会”标志性民间艺术项目,是一项把高30余米,旗面大近平方米的在旗,在一个指挥下,由上百人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把它在3分钟内拔地而起,竖起来的国内独有的群体性传统民间竞技活动。“迎大旗”源于宋,至今有多年历史,于年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迎大旗”活动具有独特稀有性、历史传承性、团体竞技性等特征,极具艺术欣赏价值、文化研究价值。
炼火“磐安炼火”起源于先民对火的崇拜,后来与地方信仰相结合,炼火汇集了人们辟邪、祈福、治病、求平安的愿望,主要流传于磐安县深泽乡及双峰乡等地,历史悠久。炼火的形式多样,典型的有双峰一带的“踏火山”和深泽一带的“闹火海”两种。炼火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极具神秘文化色彩,是十分古老的民间艺术,气势宏大,催人奋进。“磐安炼火”曾参加过由文化部等九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被誉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年被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物部分金华府城图《金华府城图》为纸本浅绛山水画,该画保存完好,以全景式的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向我们展示了多年前的金华古城风貌。
太平天国侍王府纪念馆太平天国侍王府是迄今我国现存太平天国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艺术品最丰富的一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太平天国时期的艺术大宝库,现存壁画94幅,彩画多方,还有众多砖雕、木雕和石雕等艺术品;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太平天国侍王府的历史非常悠久,历来是金华最高行政机构驻地,也是金华八县学子考秀才的地方。年,周恩来总理还曾在此做过抗战演说。此后,习近平、朱镕基、张劲夫等领导也曾到此做过参观。
八咏楼八咏楼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金华市城区东南隅,坐北朝南,面临婺江,楼高数丈,屹立于石砌台基上,有石级百余,现存建筑共四进。八咏楼不仅是一座精致的古建筑物,而且它常与诗人的名篇、英雄的故事融合在一起,风流千古。南宋著名爱国女词人李清照避难金华时,登八咏楼写下的《题八咏楼》诗云:“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首诗充分地表述了八咏楼的气魄,金华重镇的形势和李清照的爱国炽情,成为历代题咏八咏楼的出类拔萃之作。
太平天国侍王府壁画太平天国侍王府壁画在众多南方地区壁画中,为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太平天国时期壁画文物,现存幅,壁画总面积达平方米之多。
艾青故居艾青故居位于傅村镇畈田蒋村中部,坐北朝南,主体建筑为一进堂楼,左右两侧为厢房,厢房后侧山墙之间做回廊围合,形成封闭式院落。故居内留有大量珍贵文物,展出了人民诗人艾青各个时期主要的作品,是目前国内集中展示艾青作品最全的场所,对研究艾青怎样从一个普通的平民成为诗坛泰斗的历程,具有重要价值。
汤溪城隍庙建于汤溪县成立后第二三年(—年)间,由汤溪县第一任知县宋约所建,现保留的城隍庙为清同治五年(年)所建。
法隆寺经幢法隆寺始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年),目前寺庙已经毁坏,仅存经幢。经幢部分埋于地下,地面部分高约6.3米,呈八角棱形,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等。
寺平乡土建筑群开发区寺平村留存至今的明代、清代及其民国时期的乡土建筑尚有千余间,古建筑几乎都以砖雕、木雕和石雕作装饰,被列为中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施复亮、施光南故居位于源东乡东叶村村口,坐北朝南,平面布局呈长方形,主体建筑为一进五开间堂楼加左右楼梯间,两侧厢房各一间,形成三合院式院落,有前院后园。在故居,可以了解施家一门三杰(施复亮、钟复光、施光南)的革命经历。
(明·永乐)木刻本《北藏经书》玄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的真经,在兰溪市灵洞乡栖真寺藏经楼,保存了年之久。这部明永乐木刻本《北藏经书》是我国唯一的官版《大藏经》,后被兰溪市博物馆、浙江省图书馆收藏保存,是响当当的镇馆之宝。
通洲桥位于浙江省兰溪市梅江镇塔山脚村,横跨梅溪。昔为金华、兰溪、义乌、浦江、建德五县间交通要道。据兰溪县志和碑文记载,通洲桥创建于康熙年间,现存的通洲桥为清道光三年的建筑。年12月12日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年10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鱼龙纹双耳金杯宋鱼龙纹双耳金杯为国家三级珍贵文物,纯金制品,造型独特,是东阳博物馆馆藏宋代金银器中的精品之作,在全省宋代金银器物中也属于翘楚,它代表着金华八婺地区在宋代的富庶与繁华。
东阳卢宅东阳卢宅为一组大型的明清古建筑组群。卢氏先祖诗礼传家,宅第连片,建筑气势恢宏,布局宏敞肃穆。
五代木雕罗汉像五代木雕罗汉像通高18.7厘米,像高7.5厘米,是东阳市博物馆(中国木雕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的年代可追溯到五代吴越国(-),是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东阳木雕作品。
义乌桥头遗址义乌桥头遗址位于义乌市城西街道桥头村,出土的彩陶具备跨湖桥文化彩陶基本因子。随着桥头遗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将更加清晰揭示距今年前后本地区人类的生活面貌。
陈望道故居陈望道故居位于义乌市城西街道分水塘村,整体布局基本保存完整,雕刻精美,具有浙中民居的典型特点,是近现代重要史迹,见证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的诞生。
江南第一家江南第一家坐落于浦江县城东面12公里的郑宅镇。景区以丰富的古代家族文化和明清建筑组合为特色,占地面积6多平方米,是由郑氏宗祠、昌三公祠、昌七公祠、圣谕楼、旌门、东明书院、老佛社、宋文宪公祠等组成,始建于元初,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义门历经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鼎盛时0余人同吃一“锅”饭,孝义治家名冠天下,景区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仍保持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上山考古遗址公园上山遗址位于浦江县黄宅镇上山村、浦阳江上游的丘陵河谷地带,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以及栽培稻遗存,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将浙江的史前文明上溯至一万年。
南宋徐谓礼文书南宋徐谓礼文书共有“录白告身”“录白敕黄”与“录白印纸”三部分,完整记录了徐谓礼从嘉定十四年()起至淳祐十二年()30多年间的仕宦经历,是国家一级珍贵文物。
延福寺延福寺位于浙江省武义县桃溪镇福平山,始建于后晋天福二年(年),原名福田寺,宋绍熙年间赐名延福寺。现存的建筑以中轴线排列为山门、天王殿、大殿、后殿和两侧厢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俞源村古建筑群俞源村古建筑群是一个总体布局严谨完整,各类型建筑系统全面完备,个体建筑质量优良,与自然和谐结合,保存情况良好的典型的南方农村聚落。其建筑类型丰富,个体建筑形制富有创造性,木雕、小木作装修、壁画、卵石工艺等俱都精美。在中国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
熟溪桥熟溪桥位于熟溪河上,现存建筑系年按清乾隆时重建之原样修建。木石结构廊桥。南北走向,横跨熟溪。是“我国现存古代桥梁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吕祖谦及家族墓吕祖谦及家族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地处武义县白洋街道下陈村明招山麓,分布有吕氏家族墓、明招寺、明招讲院、阮孚墓、德谦禅师墓及朱若功墓等珍贵文化遗产。受传统文化山水观念的影响,明招山一直是武义的文化高地,经历千年兴衰演替,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现已形成儒释道三教合一、结合传统农耕文化共同构成四位一体的“明招文化”。这里是以浙东学派核心人物吕祖谦为代表的经世致用“浙江精神”的发源地。
岭下汤石祠岭下汤石祠位于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武义县大田乡岭下汤村,为明代所构,又称石梁架屋、大石祠,建筑坐西北朝东南,面宽3间2弄,进深9檩,抬梁式构架。建筑用材粗大,结构浑厚简练,造型独特,有“中国两座半石祠,岭下汤占了半座”的说法。解放后曾被用作区粮站的粮食仓库。年公布为浙江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岭下汤石祠保护修缮工程被评为“金华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修缮工程优秀案例”。
现代党徽刻石现代党徽刻石长48㎝,宽42㎝,高26㎝,重40㎏,年采集于磐安县新渥镇大芝山,三级文物。党徽刻石平面呈三角形,其中有两立面阳刻镰刀锤头组成的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徽。锤头是工人的劳动工具,象征着工人阶级;镰刀是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农民阶级。刻石顶部有一方形柱孔,显示刻石有可能是一块柱石。
榉溪孔氏家庙榉溪孔氏家庙位于磐安县盘峰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榉溪村,始建于南宋,重建于清代。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且与榉溪村落及周围的山川环境融为一体,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玉山古茶场玉山古茶场位于磐安县玉山镇马塘村,初建于宋,现存建筑为清乾隆辛丑年()重修,由茶场庙、巡检司、茶场组成,现存建筑中管理房还保留有“谕禁白术洋价、粮价洋价”等清代石碑,建筑保存情况良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