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而热情似火的湘中大地上处处流露出浪漫的色彩,浪漫的六月总能营造出绚丽多姿的色调,总能恣意出淡雅清心的情愫。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湘中浓郁的湘楚文化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画家。蔡维年出生于湖南双峰走马街镇柏溪村一普通农民家庭,少年时因高考落榜而在家务农,先后就读于湖南师大艺术学院、中央美院、中国人民大学。
作为艺术家的蔡维,对书画艺术透着一份真诚的爱,他性格腼腆,初次见面话语不多,但当谈到书画艺术时就滔滔不绝。
上小学时,蔡维听人说附近村有位叫朱继峰的先生字写得好,于是便独自利用周末步行8里多地前往观摩学习;等到15岁时,听说20里外有位书香世家的王润兰老师擅画中国山水画,于是利用农闲前往学习山水画,从此便与书画结缘。
婚后的生活过得既清贫又幸福,身材瘦小的妻子为了支持他画画,每天天不亮就用自行车从30公里外的县农贸市场用把几十公斤的水果和新鲜菜蔬拉回家,等把早餐做好后再推着车沿途销售,因长期的艰辛劳作才二十出头的她双手老茧累累,一到冬天便皲裂出血疼痛难忍,用辛苦换得一点点钱供他买书画材料和维持生计,蔡维为了省下钱来学画,一双一块三毛钱的拖鞋硬是穿了5年,直到只剩下三分之一的鞋底时才换掉。当老婆有了身孕后挺着大肚子不方便外出,生活变得更加拮据,岳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将自己家里的一条母猪送了过来让其学习养殖下崽补贴家用,三年后,他俩通过养殖母猪有了一些积蓄后,把母猪退还给岳父家。通过多年的刻苦努力,年参加“湖南省乡土艺术大联展"获铜奖。省文化厅省文联领导保荐去湖南师大艺术学院系统学习中国画。通过勤工俭学和别人资助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后,曾南下打工,打工期间也从没放下过画笔。
然而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自身的敏锐和聪慧,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造就了他善于发现的利眼。其对于绘画的偏好,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喜观宋画同时也喜欢好来坞大片的场景、色调,这些给了我很多创作的启发和灵感。他用大量的写生作品来记录他的艺术足迹和成长历程。他的国画、速写、素描、习作、创作等等都是从不同角度阐明某方面的不同概念,他的画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直到42岁时,在好友的建议和资助下,通过报名参加中央美院进修班的筛选获得了学习资格,前往中国最高艺术学府学习绘画。他非常珍惜此次学习机会,上课异常勤奋,绘画水平提高很快。学习结束时通过老师推荐,认识在人民大学任教的中国画泰斗林凡老师,从此和林凡学习工笔山水、花鸟画,勤奋好学的他便成了林凡老师的爱徒,在林凡老师的教导下绘画水平一日千里,佳作倍出。
仅从年至年间他有九次获得大奖,尤以年8月作品《尘外幽境》获"翰墨青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为显著。
俗话说:画如其人,从蔡维的画中能看出他的作画态度和意境。他的工笔花鸟生动传神、栩栩如生,似乎可以从鸟儿的眼睛中看到它的心情和心思,每只鸟的羽毛精细到几乎可以随风而动,每根毛发根根到位如自然生长,一丝不苟且神态自然生动,花朵色彩生动真实,可以以假乱真、招蜂引蝶;山水画色彩厚重饱满、空灵,构图合理,其内容引人入胜,让人神往。他对作画的态度是:该严谨时一定要一丝不苟,该放开时要收放自如,天马行空。他画中的“变形”,是对具象的一次剥离,对印象的一次再造,然后用线条指引着内心的路面,色彩掩护着主题的冷峰,最后在精神的内涵上将具象和抽象统一,他的每幅作品都可以找到“变形”的痕迹。
艺术大师康定斯基在《论艺术里的精神》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灵魂是紧绷许多根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只要敲下一个个琴键,就会触动心灵最深处的悸动。”他以极为形象的比喻表明真正的艺术传达的是画家内心情愫和对自然的真情实感。他长期致力于艺术形式美感的研究与探索,节奏和韵律作为一种美学形式深入到了他的绘画中,他用或曲或直、或粗或细、或滑或涩的线条,不规则而色彩对比鲜明的色块来表现情感,这些性格迥异的线条就像流畅的五线谱,而各个散点就像大小不等的音符,共同奏出美妙的“视觉音乐”,看了他的画,宛如赏受了一顿“视觉大餐”;看他的画时,他极常用的黑、白、灰、绿、黄、红、蓝的色调,每每给人利落、响亮的感觉;每次创作他都是几易其稿,对每个线条、色块、画面都是通过仔细斟酌的。
黄永玉先生曾说过“画家其实是一种少数民族”,这句话用在他身上并不为过。在评价他人的作品时,他不是故意挑衅,不是冒冒然口出狂言,而是诚实地说出自己鉴别过、消化过、咀嚼过的看法,他是如此真实、耿直、憨厚和可爱。
早年因为人生的坎坷,让他养成了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他对自己的物质生活要求很低,一件衣服不穿烂是不会扔的,他对自己很小气,但对别人却很大方。他热衷于公益事业,曾四处筹措资金和卖画的钱在全村安装路灯余盏,硬化水渠1.3公里。
他在县城租一间几十平米的房子当画室,慕名而来学画的同行很多,他总是悉心教导、帮助修改、现场示范等,且不收分文,来访的同行几乎每晚都要十二点以后才散去。用他的话讲:双峰是书画之乡,画画的人不少,每年参加国展入选的作品却少之又少,我希望通过交流,能够让我县的协会成员每年都有作品入展,多出几个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让双峰成为“国家级”的响当当的书画之乡,要让双峰人民不仅从经济上脱贫,还要从艺术上“脱贫”,要让社会价值大于市场价值,人活着才有意义。
单位:沙塘乡政府
贺奇峰:苦乐送水工
王玖华: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熊敏:小蘑菇奇遇记(散文)
彭中文:五律《感咏》
彭瑶:一直在路上
左彩云:我心中的最美医生
欧阳双成:我的老革命父亲
康礼周晓飞:供水管网的守护者
刘光辉:奋斗过,必定会幸福
胡彩霞:为大姐点赞
杜雪锋:重拾初心为时未晚
欧阳双成:我的星孙子--泽宇
李长宏:晨曲
王铮:为幸福起航
阳丹:我多么钟爱你,三尺讲台!
李加和:奋斗成就中国梦
邓文轩:我的晚年生活很幸福
田园:我是基层干部,我为什么要那么拼?
刘玉林:“善”绘“富贵”人生
邹若鹏:新时代,我的幸福(诗词)
彭艳平:做一名幸福的左撇子老师
朱应国:最美寻访路
葛厉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李燕:纵然花不开奋斗亦不止
匡卢梅:奋斗的我,为人防事业发展助力
陈凌云:我奋斗,我幸福
彭敏:站在27岁这道坎
彭金华:奋斗的人生最精彩
老白:世间所有的坚持,都是因为热爱
龙江南:扎根乡村,做幸福的双峰教育人
陈波:扎根泥土青春绽开美丽花
王海燕:今日之拼搏,明日之辉煌
金菊:一位少数民族媳妇的幸福
杜雪锋:扶
张倚飘:为班主任而生
匡莉: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方净:寻访老兵的日子
摄影参赛作品选登
李建新:《抢晴春耕忙》等
乃继辉:《产业工人》(组照)
刘玉林:阳光校园(组照)
王秋文:希望的田野(组照)
李烨:医者仁心(组照)
周晓飞:风雪中的供水人(组照)
曾冬梅:木偶传人(组照)
彭雪花:传统制陶的坚守者(组照)
刘玉林:谷子里长满故事(组照)
胡泊、朱妍:窗口?掠影
陈文鸿等:一路有你(组照)
胡会九参赛作品:隧道里的光(组照)
李建新参赛作品:高三班主任的一天
老白:平凡岗位的坚守(组照)
曾朝晖:困难群众时刻在他们心中(组照)
刘玉林:幸福童年(组照)
王秋文:蓝天下的风电人(组照)
欢迎投稿
千元奖金等你拿!双峰“丰厚物流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网络主题征文及摄影大赛火热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