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贤德
本文摘要
天经地义:地转律动
地球自转及绕日公转的地转律动
地球、北斗柄与太阳、木星一起,把天球赤经划分十二次度、地平十二辰方位、四象限四正。
73×61×60,用60统一73与61的会合周期,天干地支是“天赤道斗纲廿八宿周天度时空系统”的量天尺,人文“天经地义”的天文来源。
“一时各向同在,一向各时相应”
基于地球自转,以地球地心为中心,形成天球周天视运动:
地球自转一太阳日24小时,地平十二辰四正东南西北,主要由太阳方位角确定;
以北天极天心为基准,地球自转一恒星日23小时56分钟4.1秒,地平十二辰四正东南西北,由北斗柄指向方位确定;由于一太阳日24小时仅比一恒星日23小时56分钟4.1秒,长3分钟55.9秒,所以在地平十二辰四正东南西北划分上相差无几,白昼以太阳方位为基准,黑夜以北斗柄指向为基准。
十天干用以表示.25个太阳日,取整平年是个太阳日,闰年个太阳日。
由于周年视运动,北斗柄指向对于地平十二辰四正方位在全年会随着十二次度月序变化而变化,各地支月的每日,同一支月内各日的每日同一时辰的北斗柄指向相同,一日内的十二辰指向由斗纲月建算法得出,不同地支月的每日内同一时辰,北斗柄指向不同。
因此周天视运动,自转与公转,每日十二辰地平四正方位主要由太阳在一日内的周天视运动定位,全年十二次度顺次及春夏秋冬两分两至当日的地平四正方位由北斗柄指向定位。
十二地支用以表示.25个恒星日,取整是个恒星日,恒星年用太阳年的平闰年表示。一太阳年个太阳日分五份,每份73个太阳日,一恒星年个恒星日分六份,每份61个恒星日,73×61×5×6×2=73×61×60,这样十干支与十二地支最小公倍数60,作为系数因子六十甲子日,为.25个太阳日与.25个恒星日的公约数,协调统一于每次的地球自转。所有天象都可以由地球自转得到等效等价统筹换算,都能通过对应到地球自转这个基本单位来相应守恒,彼此信息数据程序相通:
“一时各向同在,一向各时相应。”
也能根据具体的会合周期关系,得到新的干支进位制,也就是说干支进位制关系是灵活变化的,不是只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这一种进位制关系,还有很多种,看需要使用而定,因此地球自转及公转的干支系统可以作为量天尺,以统一的基本标准尺度衡量各种天象运动,形成星表历法。
同样根据具体问题需要,也可以用这个天球模型,把某个天体替换地球自转为中心,得到一个新的“天‘地’”时空系统:某天体的“天赤道某纲某宿周天度时空系统”。
地平四正投影天赤道面划分四正,称为“天赤道四正东南西北”,对应的投影关系,也把华夏黄道正偏心圆面划分四象限四正,称“黄道四正东南西北”,与地球赤道面平行,所以与地平系统“地平四正东南西北”上下一致、统一同步。华夏黄道正偏心圆是地球南北回归线及赤道在天球的投影,像腰带一样的宽带,有南北范围,不是一个无厚度线圈式的圆周,日黄道与天赤道面及地赤道面形成黄赤交角。北天极天心与地球地心上下相应合一,地心极移即会显示出北天极天心极移,以太阳为中心或北天极天心、地球地心为中心,地球或太阳在天球上华夏黄道正偏心圆轨道圆周的投影视运动。
左右手法则
以左右手大拇指向上指向头顶表示北天极天心,
左手法则
表示地平四正北东南西,四指弯曲顺时针左旋;
右手法则
表示地平四正北西南东,四指弯曲逆时针右旋;
从北天极天心看地球北极,地球自转方向是右手法则逆时针右旋。
天赤道及黄道四正东南西北与地平四正东南西北投影对应、上下相应。
因此以地球地心为中心,看北天极天心,及投影对应地平四正,廿八宿周天顺次、太阳在天球黄道按廿八宿周天顺次周年视运动,是右手法则逆时针右旋。
投影在地平系统十二辰方位看地球绕日公转,是顺时针东南西北方向圆周运动,两分两至廿四节气顺序按十二辰方位东南西北分布,与一日十二时辰方位一致,与十二次分布方向相反互逆。都以地平系统十二辰方位为基准,十二次十二支月按北西南东顺序分布,与地球自转逆时针方向一致,天地二合。
相对于北天极天心与太阳,划分地面地平系统十二辰方位“地平四正东南西北”,
人体斗纲仪则是面南背北,左手东、右手西,从北天极天心处看地球地理北极,地球自转按北西南东顺序逆时针旋转,形成天球周日视运动,以地面地平系统地球为中心、相对静止不动看,日月五星及廿八宿东升西落,按顺时针东南西北方向旋转,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互逆,作相对运动。十二辰空间方位也是太阳日的时间顺序,太阳在一太阳日内,相对于地面地平系统地方时“当地时间”的太阳方位,有方位角与高度角。
天球赤经时空系统中,地球自转轴恒指天球北天极天心,地球北极上方就是天球北天极天心,与地心上下相应。
周年运动,以太阳为中心看,华夏黄道正偏心圆为地球绕日公转圆周轨道,投影到地平系统的地理东南西北十二辰方位,看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地球公转相对天球廿八宿看似静止不动,地球相对廿八宿环周天不形成公转,与天球北极北斗柄同步运动,北斗柄以第七星摇光所在赤经为斗柄指向,与廿八宿相对暂时固定不变,常年恒指角亢之间,当周年视运动都以一日中的地平黄昏西酉时为基准时,一太阳日内,人体斗纲仪逆时针旋转,对应地球自转,左手东指向太阳时对应晨正东卯时,逆时针自转运动,面南向太阳时对应午正南午时,到右手西指向圆心太阳时对应昏正西酉时,背对太阳时对应夜半正北子时,形成北斗柄指向与太阳在华夏黄道正偏心圆的视运动关系:
冬至日
地球在本位黄道四正北,投影对应本位天赤道四正北,北斗柄指向黄道四正西,日地连线半径与北斗柄身垂直,在地面地平系统看北天极北斗柄指向,地球自转形成当日十二时辰北斗柄指向的地平方位变化,酉时北斗柄指向本位地平四正北,卯时北斗柄指向地平本位北的对位地平四正南,子时北斗柄指向地平本位北的顺次下一位地平四正东,午时北斗柄指向地平本位北的顺次上一位地平四正西。
春分日
地球在本位黄道四正东,投影对应本位天赤道四正东,北斗柄指向黄道四正东,日地连线半径与北斗柄身平行,在地面地平系统看北天极北斗柄指向,地球自转形成当日十二时辰北斗柄指向的地平方位变化,酉时北斗柄指向本位地平四正东,卯时北斗柄指向地平本位东的对位地平四正西,子时北斗柄指向地平本位东的顺次下一位地平四正南,午时北斗柄指向地平本位东的顺次上一位地平四正北。
夏至日
地球在本位黄道四正南,投影对应本位天赤道四正南,北斗柄指向黄道四正西,日地连线半径与北斗柄身垂直,在地面地平系统看北天极北斗柄指向,地球自转形成当日十二时辰北斗柄指向的地平方位变化,酉时北斗柄指向本位地平四正南,卯时北斗柄指向地平本位南的对位地平四正北,子时北斗柄指向地平本位南的顺次下一位地平四正西,午时北斗柄指向地平本位南的顺次上一位地平四正东。
秋分日
地球在本位黄道四正西,投影对应本位天赤道四正西,北斗柄指向黄道四正东,日地连线半径与北斗柄身平行,在地面地平系统看北天极北斗柄指向,地球自转形成当日十二时辰北斗柄指向的地平方位变化,酉时北斗柄指向本位地平四正西,卯时北斗柄指向地平本位西的对位地平四正东,子时北斗柄指向地平本位西的顺次下一位地平四正北,午时北斗柄指向地平本位西的顺次上一位地平四正南。
以地球地心为中心,从地平系统地面向北天极天心看,太阳在天球周年视运动,北冬至、西春分、南夏至、东秋分,按照廿八宿周天顺次,右手法则逆时针右旋,同样以地球地心为中心,投影对应到地面地平四正,太阳在地平周年视运动,南冬至、东春分、北夏至、西秋分,也是按照廿八宿周天顺次,右手法则逆时针右旋。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当看到易学图书里两分两至的北斗柄指向方位表示成“冬至北、春分西、夏至南、秋分东”格式时,是以地球地心为中心,向北天极天心看全年太阳周天视运动,观测时间在每日卯、酉时,两至在当日酉时观测,两分在当日卯时观测。
同样也是以地球地心为中心,向北天极天心看全年太阳周天视运动,观测时间在每日卯、酉时,两至在当日卯时观测,两分当日酉时观测,则两分两至的北斗柄指向方位变成“冬至南、春分东、夏至北、秋分西”。
当视角换成以太阳为中心,投影对应在地平十二辰四正方位,每日酉时看全年地球自转与绕日公转形成的北斗柄指向方位,在两至两分当日酉时观测,则有“冬至北、春分东、夏至南、秋分西”,这种情形就是左手法则。
以地面向北天极天心仰观的视角,面北背南,右手东、左手西,又以太阳为中心,看地球绕日公转,地球也是与天球廿八宿保持同步相对静止不动,只有地球自转形成的天球廿八宿周天相对视运动,则地球绕日公转看起来是逆时针旋转,投影对应地平系统地面,冬至北对应地理北极,春分东对应地理东,夏至南对应地理南,秋分西对应地理西,与地平系统看地球绕日公转的十二辰方位顺序一致。
天地顺逆左右旋,阴阳变化,双向运动,形成了“天经地义”,可以用人体斗纲仪形容表述。
易经讲阴阳变化之道,就是指“天经地义”,人事与天地相参,善言天道者必验于人事,“天时、地利、人和”三才之道,我们以“天经地义”为基准参照,作为地面人事社会人类行为的“绝对”衡量尺度,以自然天地为“绝对”,谈人文必先谈天文,“老天、上天、天公、天帝、天皇大帝”人格化的形象表述,源于天文历法、天象运动观测、探索发现的文明认知话语权,这就是古代华夏先民的天道信仰。
(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