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的公历7月22日、23日之间,太阳到达黄历°,是大暑节气。与小暑一样,大暑也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而大暑表示天气炎热至极。
在二十四节气核心发源地的天地之中-登封告成,大暑的正午时间约为12点31分,太阳光投射在观星台量天尺上的实测影长2.48m。
大暑三候
中国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腐草为萤:大暑之日“腐草为萤”。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袅袅神秘在静夜里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土润溽暑:后五日“土润溽暑”,溽是湿,湿气浓重,蒸郁而令人难耐。
大雨时行:再五日“大雨时行”,因湿气积聚而招致大雨滂沱,而大雨时行以退暑,最热时秋即携大雨来临。
大暑气候
在黄河流域地区,大暑节气体现着“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也就是天气最热,叠加雨水最多。这个时候,北方陆续进入雨季,降水量开始反超南方。“七下八上”是北方雨季的最集中的时间段,即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这短短三周承包了全年四分之一左右的降水量,非常容易致灾。
这次的郑州大雨就是发生在“七下八上”的时间段,郑州市气象局对这次特大暴雨做了一个数据的梳理和总结:郑州20日16时至17时,一个小时的降雨量达到了.9mm。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小时内把个西湖倒进了郑州……“七下八上”的雨季经常让人心里七上八下。
大暑民俗
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伏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喝过伏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喝杯伏姜能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喝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到了,不过在温州,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却被一直保留了下来。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这种茶在温州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伏茶”。
烧伏香
伏香,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因此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还有一种说法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的疾病。
喝暑羊
华北地区有在大暑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经过紧张的夏收劳动,人们非常疲倦,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了。于是,全家聚在一起,每人吃一个香喷喷的新麦馍馍,喝一碗味道鲜美的羊肉汤。
大暑养生
大暑时节午后最热的时候,人们要尽量减少外出,如果一定要出门务必做好防晒措施,如戴遮阳帽、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随身携带防暑药物等;要注意及时饮水,防止脱水。
在饮食上,要以清淡为宜,多食绿豆汤、苦瓜、冬瓜汤等食物。如果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多为中暑先兆,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所以三伏天对于防暑是头等大事,不仅仅要合理地安排出行时间,而且日常的防暑措施也必不可少。
编辑:陈少锋编审:闫松涛投稿邮箱:hndfw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