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点击加星★贴近你心?
_来源:CCTV中国地名大会
《中国地名大会》总宣片
我们走遍神州,爱上一片陌生的土地,
但其实打动我们的
是这片土地上的人。
我们经历他乡,眷恋一座遥远的城池,
但其实我们爱上的
是城里的故事。
我们得知地名,默记一个全新的名字,
但其实我们回味的
是地名背后的岁月和文明。
最近大火的《中国地名大会》
看似科普地名,其实品味人间。
看似讲解地理,其实演绎人生。
节目的特别出题人,
有85岁的学霸爷爷,
也有6岁的“博物馆吉祥物”,
有热衷精彩瞬间的“翼装飞人”,
也有默默坚守平凡岗位的“地下活地图”,
我们从中选择了一些关键词,
诠释不一样的人生态度。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走进他们的故事~
梦想
张树鹏有一个相当大的梦想,
足足高.5米,
宽57米,
深60米,
悬于海拔余米的峭壁之上。
他的梦想是翼装飞跃天门洞。
展开双翼,张树鹏感觉自己就是天门山顶的一只飞鸟,从天门洞中穿行而过时,他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了这片土地上。他在天门山飞行了近一千次,也因此成为“亚洲翼装飞行第一人”,穿越天门山的梦想,驱使着他一次又一次张开双臂,迎接挑战。忠勇
喜马拉雅南麓海拔米的詹娘舍边防哨所,杜江南在这里守了8年。他守护的土地,雪烈峰高,雷暴不断,是“连鹰都飞不过去的地方”,但他的名字里却载着和煦的江南。他的战友,在任务执行中滚下雪坡。风雪起了,天色渐晚,班长和卫生员说:你们去求援,我们在这里陪他。杜江南在满雪的山谷里拼命跋涉,直到听到大山裂开的声音,当他回头时,天地只剩下白色。杜江南为什么在哨所服役了8年?因为5年服役期满后,他要用3年替雪崩牺牲的战友们站好最后一班岗。他的战友,葬在雪中他的青春,交付边塞他们的心念,寄托在“中国”二字上。杜江南说:当兵是去吃苦的,不能当逃兵;只要站在边防线上的地方,那就是中国。一腔烈性和忠勇塑造了国家守夜人,诠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人!热爱
“这么豪华的花轿,古代只有公主出嫁才能使用,但为什么浙江民间也能用呢……”浙江省博物馆内,准时响起了这个童音。讲解员是一个6岁多的小女孩,她是浙博国宝小护手团队中的“团宠”——张云舒。1岁时,父母就爱带她逛博物馆,在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下,小小年纪的她应聘成为一名博物馆讲解员。虽然还不怎么识字,但她已经能用中英文流利地为游客讲述“十里红妆”展区里的故事。热爱成为她最好的老师。挑战
40岁、61岁、85岁时,你在做些什么?学霸爷爷王大康告诉你,人生中没有不可能,不论在哪个人生阶段,你都可以勇敢接受挑战,迈出改变的步伐。今年85岁的“学霸爷爷”王大康,从40岁那年骑上自行车,开始了他的骑游全国之旅。四渡黄河,五过长江,29个省市自治区,个城市、个县,全程6万多公里,多张照片唯一人一单车而已,何谓千里走单骑?何谓用人生去理解地名?拉萨布达拉宫前,
他黝黑的脸颊上洋溢着笑容;
塔克拉玛干沙漠上,
也留下了他长长的足迹。
旅行归来后,
他将骑行经历写成《王大康骑游记》。
精心写成的文稿却被出版社退了回来,
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他心里很难受,
“想通过自我充电,
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写作能力。”
为了圆自己的“出书梦”,
61岁那年,
王大康选择了考大学。
大学毕业后,
王大康被保送研究生,
他拿出尘封的书稿,
几经修改,
终于将自己
踏过祖国万水千山的经历变成了书。
厚厚一本《王大康骑游记》,书写下中国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生活态度,也鼓舞着更多人,打破常规,迎接挑战。王大康在六十多岁时读到了大学的书,
其实,他早在二十年前,
就通读了“地名”这本宝藏大书
书可以浩如烟海,
而王大康走下来真正的山海
没有跳读,没有略读
九百多个地名
全部身心,尽情领略,一一积累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从40岁骑行到61岁成为高龄“本科生”,
今年85岁的“学霸爷爷”——王大康,
凭着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
把生活过成了诗和远方。
坚守
对于周卫东来说,如果他在杭州城的地上迷路了,只要钻进井下,就能立刻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作为地下管道的养护工,他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近20年,练就了“辨井识路”的绝技。周卫东每天的工作,就是深入地下,维护下水管道,一年天,他每天的工作状态都是:在疏浚现场、去疏浚路上、等疏浚电话。如果管道淤塞,他要穿着三十公斤的潜水服,下到井底去清淤。每次下大雨,大家都往屋里跑,只有他往外冲。他要看看,马路上有没有积水,道路上有没有跳起的井盖。他用坚守,赋予人生不平凡的光辉。使命
六测珠峰,两下南极,三十七次进驻内蒙古荒原,四十八次深入西藏无人区,四十九次踏入新疆腹地,徒步行程六千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千五百多圈。他们好像一千年后的取经行者,好像新时代的长征人。自年成立至今,先后有四十六名队员为祖国测绘事业以身殉职,他们就是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三代新老队员张志林、韩超斌、何子豪,他们已经,正在,将要把属于自己的全部青春奉献给国家。他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用先进的科技探寻中国的数据,
用最炽热也最科学的方式热爱祖国大好山河。
你可能未曾听说过中国测绘人,但他们一直在用万千数据建构“立体中国”。华夏之大,莫非国土,即便她极寒,极远,极险,那也要由中国人命名、探测、认识!其实,有些使命重于泰山但交接她的过程却总是绵延悠久,庄严无声。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篇一气呵成的长诗,都是一次没有重启的游戏,都是一场没有暂停的电影,我们是自己故事的主角,但别人的故事,能丰富我们的生命。我们用自己的目光看世界,但别人的眼界,能丰富我们的世界。我们用自己的脚走过一万里路,但去过别的地方的人,能告诉我们,这世上还有难以穷尽的奇观和壮大。内容综合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地名大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