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刀注:学农技,问专家,查病害,请下载农管家APP。
火龙果为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植物,集水果、花卉、蔬菜、医药优点于一身,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也颇受消费者欢迎,已经成为优良的绿色保健食品。随着近年来火龙果种植面积的扩大,病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常见病害
炭疽病痫茎最初出现水渍状圆形斑点,紫褐色,直径为0.5~2cm的散生、凹陷小斑,很快干枯成黑色,外围有紫色晕阁,病斑敞生黑色小点。果实卜发病,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小点,扩大后为圆形或椭圆形凹陷,暗褐色至黑褐色,凹陷处龟裂,皱缩,腐烂或畸形、脱落。枯萎病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开花到结果期最重。病株生长缓慢,植株茎节失水褪绿变黄萎蔫,前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形成褐色长条形病斑,常纵裂,分泌黄色胶状物,潮湿时病斑上可生粉红色霉,随后逐渐干枯,直至整株枯死,后期植株早晚不能恢复,并很快枯死,病株易拔起,根部腐朽呈麻丝状。茎枯病多发生于中下部茎节,最初形成针刺状乳白色针尖大小的小斑点,病斑逐渐褪绿变为中间色泽较浅、周边褐色、红褐色的大病斑,最后病斑干枯变为灰褐色或灰白色,中间部位稍凹陷,病斑上面密生针尖大小的黑点,黑点散生或呈不规则的轮纹状排列。软腐病病茎感染后呈水渍状斑,向光面半透明状,后逐渐变为褐色,并迅速扩大,症状有如热水烫伤,病叶组织充水,用手轻压即破裂,有分泌物流出,后期发生恶臭。该病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扩散迅速,传染性极强,3~5天内即可造成整片腐烂。疮痂病病茎部先出现水浸状褪绿斑点,后上下扩展呈长椭圆形,中央稍凹陷的砖红色坏死斑或铁锈坏死斑:病果表面出现水浸状褪绿斑点,逐渐扩展,初期有油浸亮光,后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木栓化,病斑成片生长,形成长2~15cm、宽2~5cm的大型病斑,有的相互连结成不规则形大斑块,果柄与果实连接处受害时,易落果。综合防治
控制土壤传播坚持实行轮作大部分病原菌都能随病株钱体留在土壤中,存活3~5年甚至lO年之久,成为初侵染源。此必须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有条件的地方最好种一年的水稻或水生作物,或种植葱、蒜等能分泌杀菌物质的作物,避免种植与仙人掌类有相近病害的作物。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最好施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加强田问通风透光,减少病原菌累积。加强植株调整,适时去顶,防止倒伏。田问操作过程中,切勿伤根,以免造成伤口让病菌有可乘之机。避免漫灌和长期喷灌,最好是采用滴灌技术。合理安排采收期,防病菌侵染,避免采收过度,造成植株衰弱,抗病能力降低。注意田园卫生减少病菌在火龙果生长期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茎及老茎,带出田外深埋处理,收获后及时清除田内的病残体,可有效地减少生长期及下茬火龙果病害的侵染来源。化学防治对炭疽病、茎枯病用70%甲基托布津倍液或50%多菌灵粉剂~倍液、50%退菌特倍液喷雾防治;对枯萎病用10%双效灵水剂倍液或5%治萎灵水剂倍液,在植株根茎部及其附近浇灌,每株灌药液mL,一般应灌2~3次。对软腐病、疮痂病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倍液或新植霉素0倍液、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倍液、20%龙克菌水悬浮剂(噻菌铜)~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文章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Hello,伙伴们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