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叔在上一章里介绍了一种特别的航海工具——牵星板,这是一种一种手握牵星板观测星辰高度的天文航海术,用此牵星术可判定船舶所在方位,再通过计算可得知航程之远近。
牵星术的工具叫牵星板。关于牵星板,人们知道的不多。至今甚至没有流传下来的实物或者出土文物。
唯一的文献记载是李诩所撰《戒庵老人漫笔》书中介绍牵星板的文字。
原文:“苏州马怀德牵星板一副,十二片,乌木为之,自小渐大,大者长七寸余。标为一指、二指,以至十二指,俱有细刻,若分、寸然。又有象牙一块,长二寸,四角皆缺,上有半指、半角、一角、三角等字,颠倒相向,盖周髀算尺也。”
至今还没有其它文献、实物佐证。
我们现在看到的牵星板模型实际就是根据这一记载复原。
仔细审视这一牵星板模型,可以发现,这样的牵星板极不实用。
中国古人不大可能使用这样的工具去进行天体测量指导航海。
真正的牵星板是这样的吗?古人有这么笨吗?图为航海博物馆里牵星板的复原实物图
这样的牵星板复原模型据说有两种用法:
一是把几幅木板用绳子串起来,用手提起来,测量星星的角度。
请看示意图。
这样会有海中航船的晃动问题难以解决。
只有傻子才会这样在船上测量星星的角度。
其次,如果要在这一串木板上再增加或拆卸其它更小的木板,比较麻烦,要用两只手把持。
这是牵星板平放叠加使用的情形。
另一种方法是,把这些木板竖起来使用,请注意,如果要仔细测量星星的高度,势必要增加或拆卸其它更小的木板,要用两只手并用把持,比较麻烦。
一手拿大板,一手拿小板,这样太麻烦即笨又傻,不像中国古人的做法。
特别是对郑和船队这样的大规模先进船队来说。
事实上中国古代海船一直使用量天尺,十几年前沿海许多渔民都会使用。
量天尺应该有刻度,比牵星板用“指”精确得多,读取更方便,不需计算,不需双手并用添加小木块。
事实上,中国唐代的一行和尚已经发明了测量地理纬度的专门工具。
用便携式圭表测量太阳或者或者用量天尺夜间测量星星高度角度简单容易得多。
因此现在广为人们所知的牵星板(复原模型)不大可能是中国古代航海牵星术真正所用的工具。
牵星板应当另有其物。
或者我们现代人至今没有真正搞明白牵星板是怎么回事。
现在所谓的牵星板模型如同先前的张衡地动仪模型一样是误会复原。
请注意该记载没有一处提及牵星板为正方形。
明代中国星像家把牵星板搞成十二片“正方形”目的何在?
用处何在?单手拿持或双手拿持方便吗?存放携带方便吗?
真正的牵星板大概应当为细长方形,比现在的复原模型窄细得多,方便用手拿持。
请注意牵星板是有刻度的:“俱有细刻,若分、寸然”。
可见真正的牵星板是非常精确的测量工具。
请特别注意更加关键的“象牙块”没有复原出来:“又有象牙一块,长二寸,四角皆缺,上有半指、半角、一角、三角等字,颠倒相向,盖周髀算尺也”。
“四角皆缺”,不知何故?不知何意?
“盖周髀算尺也”可能该象牙块为配套使用的计算工具。
以上为个人的一点浅见,供祥叔和诸位摩丝一起讨论,研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