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在欣赏过蓝天白云的辽阔之后,我们也需要抬头仰望那片深邃的夜空。”确实,在黑夜的掩映下,总会有些不同于白日的奇妙景象等待我们去发现。年8月8日,我乘坐的航班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延误,最终在深夜时分抵达了海南三亚市。在即将抵达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的那一刻,我遭遇了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当云雾逐渐消散,夜晚的民航客机上,我意外地发现地面遍布着许多灯光。随着飞机高度的逐渐降低,这些地面的灯光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房屋内外的灯火以及街道的路灯,这些都很容易识别。然而,在即将抵达三亚机场之际,我却对地面上那一片片大小不一且排列规整的明亮方块感到困惑。这些方块究竟是何方神圣,它们在夜晚闪烁着怎样的光芒?曾几何时,我曾揣测那片明亮的方块可能是水产养殖场,但细细思量,这个答案似乎难以令人信服。毕竟,东北的养鱼场在夜间并无必要使用如此众多的灯光进行照明。
带着这个疑问,我与妻女共同探讨,然而我们也未能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于是,我尝试在网上寻找答案,然而强大的搜索引擎似乎也对此一无所知。
直到8月11日清晨,我乘坐网约车前往五指山游览时,与司机师傅闲聊中提及此事,才终于揭开了谜底。原来,那些夜晚闪烁着明亮灯光的方块田地,正是火龙果的种植园。根据火龙果的生长习性,果农们选择在夜间为它们提供适量的灯光照射,从而形成了我在飞机上所看到的那一幕奇妙景象。火龙果,被誉为量天尺,是仙人掌科蛇鞭柱属的一种攀援肉质灌木。它拥有多个别名,如火龙果、三角柱、三棱箭和霸王鞭等。这种水果起源于墨西哥、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及洪都拉斯,后被广泛引种至中国、孟加拉国、巴西、越南等国家。在中国,火龙果的栽培十分普遍,尤其是在福建、广东、海南、台湾和广西等地,甚至出现了逸为野生的现象。火龙果,这一热带森林中的附生仙人掌类植物,偏爱季节性干旱的热带生物群落,对寒冷环境则显得尤为敏感。它们生长在排水顺畅、土壤疏松肥沃且微酸性的环境中,这样的条件对于它们的生长最为适宜。量天尺,这一热带水果的别名,其浆果香甜可口,多汁爽口,深受人们喜爱。同时,它的花朵也可作为蔬菜食用,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此外,量天尺还可用于美化环境,如墙垣、篱笆的绿化,以及卧室、窗台、阳台等室内空间的盆栽。其独特的形态和多样的用途,使得量天尺成为了许多人喜爱的植物。
然而,火龙果的种植过程中却有着一项特殊的技巧——夜晚补光。这是因为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阳光主要集中在白天,夜晚的光照相对较弱。为了满足火龙果对光照的需求,种植者会在夜晚使用灯光进行补光。这一技巧不仅可以缩短火龙果的生长周期,提早开花和结果,还能帮助授粉、延长花期和采果期,从而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
通过夜晚补光,火龙果的光合作用得到加强,果实更大、口感更甜。同时,这一技巧还能调节开花结果的时间,延长采果期,使果期从6个月延长到全年,增加销售季节和收益。此外,不同颜色的灯光还可以预防部分害虫的侵害,减少用药次数和成本,进一步提高火龙果的品质。
通过细心观察和了解,我们发现火龙果的种植过程中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和技巧。这些知识和技巧不仅提高了火龙果的产量和品质,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