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们迎来了寒露节气,这是阳历“戌月”的伊始。戌月的中气便是紧接着的霜降节气。值得注意的是,年的阳历干支纪年为“甲辰”,而“戌月”的干支纪月则为“甲戌”。
寒露点在轸宿十五度寒露时节,太阳的周年视运动达到了黄经95°,这一位置恰好对应着二十八宿中的轸宿十五度。因此,我们可以说,寒露的交节时刻,其天文位置就在轸宿十五度。
昏旦中星:观象授时的古老绝技在寒露交节的0月8日,日出时分,我们观察到小暑点井宿十八度恰好位于南中天,它与太阳黄经的差距为90°。而日落之际,小寒点斗宿十四度则出现在南中天,同样与太阳黄经相差90°。通过这一现象,我们不仅可以推算出太阳当前所处的宿与度,还能进一步计算出太阳昼夜行走的度数。这种观测“昏旦中星”的方法,正是先秦时期天文官员进行观象授时的重要技术之一。?++
太阳周年视运动位置我们所观察到的太阳在南北之间的循环运动,即所谓的太阳周年视运动,其实是由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所导致的。这一运动轨迹被命名为黄道。在南天的黄道上,太阳的运动方向是逆时针的。
以0月8日寒露交节为例,此时太阳的周年视运动位置黄经达到了95°,位于轸宿十五度。而到了0月23日霜降交节,太阳已经逆时针方向向东移动到了亢宿一度。如果从寒露点黄经95°开始计算,太阳在黄道上完成一周的循行,重新回到寒露点,所需的时间大约是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回归年”或阳历年。
?++
二十八宿的设置在先秦时代,观象授时的一个重要工具就是二十八宿。它以穿越恒星牛宿一的黄经线为起点,将黄道大圈划分为度,每度对应黄经°。这度的黄道天区被细分为二十八组,每组都有其独特的命名和宽度。在南天的星空中,二十八宿以角宿为起点,沿着逆时针的方向依次展开。这种排列分布不仅与太阳在黄道上逐年循行的方向保持一致,还扮演着测算太阳周年视运动位置变化的重要角色。具体而言,二十八宿的总宿度恰好为度,与回归年的天数相吻合,宛如一把精准的“量天尺”,量度着太阳每日在黄道上的细微移动。恒星牛宿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作为二十八宿的起点,担当着划分“坐标原点”的重任,同时,它还是“十二次”和“二十七宿”这两大黄道坐标系统的起始点。具体而言,穿越牛宿一的黄经线,恰好位于“十二次”之首的“星纪”(即摩羯宫)的中点,同时,它也是二十七宿中斗宿的中点。这一特殊位置使得恒星牛宿一在天文观测和历法计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恒星牛宿一不仅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备受瞩目,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古代天文观测和历法计算中,它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特殊之处在于,穿越牛宿一的黄经线不仅是“十二次”之首“星纪”的中点,更是二十七宿中斗宿的中点。这一位置使得恒星牛宿一成为了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同时也为历法制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