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量天尺 > 量天尺开花 > 正文 > 正文

俗语举头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更经典,若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3/20 14:34:50
甲氧沙林溶液可以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czk/mipso_5229103.html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很多民间的俗语。这些俗语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它们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一般都是经过口口相传而来,这些俗语也反映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俗语虽然没有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那般高雅,但是它也是一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生活中常常会听到“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俗语在劝诫世人不要做那些违背良心的事情,毕竟人在做天在看。在古代社会,古人遇到一些不顺之事就常常去寺庙里上香祈愿,他们认为神明在供桌上面三尺的地方在看着呢,如果自己发自诚心,那么就会得到神明的护佑。

这句话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有意思的故事,相传一位赶考的书生因为大雪封路,不得已只好在客栈里留宿。客栈里的老板娘风韵犹存,一来二去,书生和老板娘竟然暗生情愫。某天晚上,书生打算捅破那层“窗户纸”,便在老板娘的房间门口来来回回跑了好几次。这一切被客栈供奉的文昌帝君看在眼里,神明勃然大怒,这个书生原本是可以考取功名的,奈何他的这种行为有辱斯文,于是神明将功过簿画了又画,涂改了好几次。书生在梦中梦到了神明的愤怒,醒来之后再也不敢了。

事实上,“举头三尺有神明”还有后半句,即“不畏人知畏己知”,它们连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如果做了坏事,即便别人没有发现,还有头上的“神明”能看到,如果连这个都无所畏惧的话,难道就不怕自己的良心过不去吗?其实关于“不畏人知畏己知”也有一个典故,来自于清朝的叶存仁。

叶存仁为官清廉,在地方做了三十余年的官,由于他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的爱戴。叶存仁在离任时,同僚纷纷前来派船相送,但是却要等到半夜才肯让他离开。细问之下,原来同僚们想给叶存仁送礼,为了不让别人发现,便打算在黑夜的时候送过来。叶存仁听闻此事,写下了“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这首诗。

叶存仁并没有措辞严厉地拒绝送礼,而是委婉地用诗来表达自己“举头三尺有神明”的态度,这样也会让那些同僚不好意思强求。“畏己知”可以说是一种高度的自律,身处世俗社会,很容易沉醉于功名利禄之中,进而成为了它们的“傀儡”。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奢靡的生活会让自己迷失在其中,人生也失去了方向,逐渐消耗掉自己的斗志,最终会走向失败。

自律可以让自己不会身陷囹圄,更是约束自己不要去做坏事。俗话说“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自己做了亏心事之后,自认为没有别人知道,然而这会让自己每天生活在不安之中,内心也会受到折磨。有时候做了坏事虽然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但自己良心会受到谴责。

其实在民间的俗语中,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不做亏心事,不怕gui敲门”;“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为人莫作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等等。这些俗语都是在劝诫世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虽然有时候做了亏心事别人不知道,但是正所谓“天道轮回”,自己终究会承受恶果。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iangtianchia.com/ltckh/11642.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量天尺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