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量天尺 > 量天尺价值 > 正文 > 正文

大美双峰民间工艺放光芒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20 16:04:05
老中医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316/4790119.html

双峰民间工艺述略

李希特

双峰境内,山环水复,风景秀丽,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悠久的历史,富饶的土地,优越的地理环境,深厚的文化积淀,尤其是清末以来受曾国藩文化思想的影响,县内人文蔚起,书画艺术成果显著。如曾景初的书画蜚声环宇,王憨山的写意花鸟画为国内外所瞩目。双峰民间工艺更是得天独厚,以其历史之深远,发展之普及,艺术之精湛,成为双峰一颗灿烂的明珠。较为突出的有雕塑、印染、刺绣、剪纸及编织等,其技艺皆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双峰雕塑,主要有石雕、木雕、泥塑和竹雕。县志记载:“明永乐年间,地绅江应虎于测水(今杏子铺镇内)河西岸突兀的仙人石上捐建观音阁,中厅在天然石座上塑有莲花观音神像,两旁对称有两层神仙,上层为二十四位诸天,下层为十八罗汉,均系木雕,技艺细腻,形象逼真”。县文物考查队曾在三塘铺镇境内,发现一座建于民国二十三年的刘家祠堂楼上,保存着一批龙狮、象等木雕,刻工精湛,色彩鲜艳,至今完好无损。

旧时,双峰城乡建有庙殿,所设木雕神像,刻工精细,披红带彩,金光闪亮。双峰的早期石雕、泥塑,至今可在乡间祠堂及民居寻觅。印塘乡原贺氏宗祠大门浮雕的《二龙戏珠》,极为精致,双龙依托千斤巨石,尤其是那龙须曲转悬空,细如弦丝,令人叫绝。还有该乡的匡家祠堂,前墙有多处泥塑人物,造型美观。

双峰溪砚是最早形成规模生产的石雕工艺。在宋希濂的故乡,即今杏子铺镇溪口一带,藏有一种色彩暗红,间以黄绿花纹,质地柔腻的块石。清时曾国藩请人琢砚献于皇上而使其扬名。民国初年,杏子有宋氏、万氏家庭相继开设溪砚作坊,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产已达件,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多国,受到文人墨客欢迎。年,县文化馆收集到一批石雕、木雕、竹雕、牙雕等民间工艺精品,其中有24件送省展出,4件被省馆收藏。木雕《渔翁》、竹雕《对狮》入选北京展览后,又转东欧多国展出。其竹雕《狮》取材之巧妙,构思之奇特,称为绝艺。

刺绣是双峰民间妇女常见工艺之一。明清以来,人们喜爱在鞋帽衣裳、被帐枕褥、门帘窗帘、桌巾坐垫及各类器罩等织物上绣绘多种花边纹样。清同治年间,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曾设绣花楼,招有苏杭刺绣名手,传授技艺使得双峰刺绣兼有湘苏两地特色。民国四年(年),设立在永丰镇“湘乡县第二女子职业学校”设有刺绣班,刺绣工艺在双峰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双峰的印染工艺从清末到解放初期曾鼎盛一时。那时永丰镇内,染坊林立,生产一种很受大众喜欢的“豆浆花布”,这是用家织棉布染成深兰底色,附以白色花纹,即四周饰花边,中间饰以龙凤、牡丹等吉祥如意的图案,产品曾盛销一时。

双峰编织早年有用笋壳、稻草、碎布编织的草鞋;用麦杆、棕片、篾片纺织的草帽、斗篷、席子等用品,更多的则是用竹篾编织的鸟笼、提篮、书箱、衣笼及农用筛网器具。建国初年,县城还展览过一件竹枝夏衣,是用数以万计的细小竹枝串连编成,做工十分精巧。六十年代,印塘乡湄水有一位老篾匠用水竹篾丝片编织的一床篾席在县城展出,上有多种图案纹样,还有毛泽东头像及文字,工艺精细,设计巧妙。现时,编织多为制作毛线衣、帽,又发展到勾花沙发罩巾等物,图案美观。年县工艺美术展览中就有37件编织品受到好评。

民间剪纸则遍布我县村户。以前,农村妇女一般都会剪纸、刺绣、做鞋三样手头工艺,也正是由于妇女们的广泛参与,使民间剪纸能在乡间长期流传,主要有喜庆花和祭祀用的纸扎花两大类。喜庆花都用金色、红色纸,其纹样常借喻龙凤、牡丹,表示对美满幸福的祝福。民间剪纸在祭祀中应用广泛。杜甫曾经描述的“剪纸招吾魂”用的纸幡,如今常见于城乡丧事,可以说是民间剪纸的代表作。纸幡长有丈余,宽约两尺,它兼有北方剪纸的粗犷和南方剪纸的细腻,集剪、刻、扎、贴多种制作技巧,其多式的纹样,多色的彩纸,还有那贴于幡边的扎花及悬吊的彩球,使一道纸幡显得玲珑多彩。每到农历七月半,城乡盛行传统习俗祭祀纸品,焚烧纸扎花屋、金银山及衣冠箱等祭品。纸扎品制作也因此而日趋精工,有的还配上书画,更具有观赏性。县城人寿街已成为纸扎商品街,琳琅满目的纸扎品吸引着顾客。

解放以来,双峰的民间工艺曾一度沉寂。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间工艺获得新生。县文化部门组织人员下乡调查,走访民间艺人,整理民间工艺资料,收集流散工艺藏品,举办优秀工艺品展览等等。一些老艺人又重操旧业,带徒传艺。有的单位和个人,集资办起厂店,双峰民间工艺又呈现一片生机。

年以后,双峰县曾连续举办两届民间艺术节,促进了全县民间工艺的发展。虎年元宵节,县城耗资数万元举办了虎年灯会。当夜,县城大街小巷,成为灯的海洋。龙灯、狮灯、虎灯、鱼灯、走马灯、八角灯、绣球灯,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数万观众汇聚县城,欣赏花灯焰火,甚是壮观。此次盛会,云集全县纸扎、竹编、木工及书画装裱等多方能工巧匠,即是民间艺人的一次会师比武。同年五月,县文化部门为进一步开发民间工艺生产,发现人才,交流信息,开拓市场,举办了《双峰县首届民间工艺作品展览》,分两馆展出作品件,有大理石产品、木雕、根雕、竹器、泥塑、盆景、剪纸、刺绣、勾花、编织及我县工艺藏品。展览中有众多作品受到奖励,如彭太平的根雕《猛狮》、李东海的《麒麟》、胡义候的根雕《喜鹊闹梅》、秦修竹的竹雕《梅》、黄柱立的根雕《腾龙》等都各具特色。年,县文化馆举办了《双峰县首届剪纸展览》,展出作品多件,参观者甚多。

改革开放,为双峰民间工艺提供了发展契机和市场。双峰县财贸职业学校开办工艺美术班,着力培养工艺美术后继人才。许多有一技之长的人纷纷设店,开发工艺产品形成热潮。县文化部门曾经创办了国藩工艺美术公司,恢复溪砚生产,聘用高级技师,在砚台上雕刻山水花鸟,使其身价百倍;近年,由曹长桂组建的溪砚工艺厂,以石质奇特、雕刻工艺精良,取名“国藩溪砚”,倍受专家学者、文人墨客钟爱。曾国藩故乡——荷叶、井字曾建有绣花厂,产品畅销港澳地区;甘棠镇的麻石雕《狮》远销深圳、新加坡。一批散居乡村的雕花木匠汇集县城,大兴仿古雕花家具,曾经作“四旧”而毁坏的雕花桌、柜、椅、屏又重现市场并且大量集销,而且由雕花机械的应用,使其雕花更精巧、美观。一群热心于工艺美术的人士,也取得了可喜成就。曾任三塘铺镇文化站干部的潘自为在根雕艺术上很有造诣,创作根雕作品多件,年10月,在长沙青少年宫首次举办个人根雕艺术展,省政协主席刘正题词“巧夺天工”,省美协主席黄铁山题词“化腐朽为神奇”。双峰二中教师朱温良的烙画屏风走销深圳市场。荷叶镇双江村王德湘是一位竹雕艺术高手,曾学徒于南岳,被聘参加曾国藩故居富厚堂维修工程,其笔筒等工艺精品倍受参观者青睐。沙塘有一逾八十的雕花木匠,叫王正明,是双峰境内为数不多的健在老艺人。他雕刻的明清风格牙床技艺高超,其飞禽走兽、花草虫鱼图案,信手画来,刻得栩栩如生,令人叹服。他的关门弟子,现为县剧院退休职工吴渭渔也技艺突出。还有一位名叫尹珍贮的年轻木雕师,家住印塘乡光华村,曾在永丰镇设店,其雕刻的古代人物、花鸟鱼虫,因材施艺,造型大气,许多作品被人以上万元的高价收藏。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书画之乡的双峰县走马街镇,拥有众多工艺美术人才。该镇石潭村王泉堂老人一家28人,就有20人善书画,其二儿子王常德精于石刻、木雕。他为娄底市糖果厂雕刻的一对高1.8米的石狮,在娄底市电视台播出后,又被省电视台选作天气预报背景图达三个月之久。印塘乡石匠张银五雕刻的《八仙飘海》于91年在省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中获二等奖。永丰镇石雕艺人舒华霖在蚊子山建有石雕厂,现已成为集开采、加工、设计、销售、安装、培训于一体的石材集团,使我县的石雕技艺达到一个较高水平。著名书画家曾彩初老人的石雕亦独具风采。他雕的溪砚,巧取花纹设计,成为广交会的抢手货。他有一方溪砚刻字入选94年全国刻字展,后又送日本展出。年,他为蔡畅同志80寿辰雕刻的大理石寿匾,被视为珍品。木偶戏作为一种传统的地方戏剧在我县曾风盛一时。蛇形山镇以胡仲文为团长的木偶戏团,曾获省文化厅“百佳民间剧团”称号,一直活跃在双峰、涟源湘乡交界一带乡镇村组,每年演出达余天,广获好评。我在县文化局退休后,专攻剪纸,作品既保持民间传统特色,又富有现代剪纸风格,快速人像剪影被誉为“湘中一绝”。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0年获“湖南省剪纸艺术大师”殊荣。尤其可喜的是许多有志于民间工艺的学者、专家,他们或精心于工艺美术创作;或著书立说,从事理论研究,为继承和发展民间工艺作出重大的贡献。原任江西省画院副院长、兼全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谢牛,系双峰县蛇形山镇人,他首创砖刻,其漆画亦有独到之处,年,他在长沙举办画展,其漆画以新品种、新工艺受到盛赞。年5月,他喜获“鲁迅新木刻成果奖”。现为湖南美术出版社年画编辑室主任的左汉中,原籍双峰溪口,多年来潜心研究民间美术,著有《中国民间美术造型》、《中国民间剪纸》等多部书。现为岳麓书院教授的胡彬彬,系我县印塘乡新泽人,是一位长期从事民间工艺美术研究和文物收藏、鉴赏家,有多部民间工艺美术研究专著,如《中国民间藏砚珍赏》、《宝庆竹刻》和《论湘西南木雕》等,他收藏了竹刻木雕及少数民族服饰数千件,曾有部分捐赠南京博物馆,并在法国等地展出,受到国内学术界推崇。

双峰民间工艺正处于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之中,她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而走向一个复兴繁荣的时期。

作者简介:

李希特,湖南省双峰县印塘乡光华村人,年5月出生,学历中师,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5年8月),中华文促会剪纸艺术委员会理事(6年5月),湖南省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年6月),娄底市非遗艺术传承人,双峰县文联兼职副主席,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0年获“湖南省剪纸艺术大师”,年6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李希特曾当过农民、工人、民办教师、文化辅导员、电影放映员,后转干调县文化局工作至2年退休。他长期潜心于民间剪纸艺术的学习与研究,承传统,重创新,博采众长,剪刻并用。其团花剪纸,繁复多变;对联剪纸,别出心裁;人像剪影,因“快、准、美”被誉为“三湘一绝”;剪纸融书法、篆刻于一体,为李氏剪纸一大特色。

几十年来,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在全国展中获得金、银奖的剪纸对联《福禄寿禧》和《十二生肖》,反映历史重大事件的有年创作的反映农业学大寨的大型人物剪纸《春雷滚滚》,反映香港回归的《欢天喜地》,反映澳门回归的《锦上添花》,有纪念毛泽东诞辰周年的《伟人毛泽东》,有歌颂习近平的《习近平经典用语》。这些作品以紧扣时代主题、弘扬正能量及其精湛的技艺,广获社会好评,在湖南省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4年应邀赴湘西文化旅游节献艺,8年赴澳门艺术节作人像剪影现场表演,年应邀参加“乡土艺术进深圳”表演,同年参加省“文化遗产日”艺术展演活动,还多次参加省工艺美术博览会,及县域内的“文化艺术下乡”活动。曾于9年在娄底博物馆、年在省图书馆成功举办李希特剪纸艺术作品展览。他著有《李希特剪纸作品集》、《走近李希特》文字集,成立了“李希特艺术工作室”,接待艺术同行及观众近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并带徒传艺。年由县文联、文化馆组织拍摄的微电影《剪纸艺术家李希特》获省文化厅金奖。李希特从艺事迹载入《中国当代剪纸家》、《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名典》及《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集》等。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iangtianchia.com/ltcjz/98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量天尺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