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张照片开始嚷嚷,“这两个人真的太漂亮了”,每年不绝于耳……
1
那时候不出门,爸爸说,你要出去,闭门造车,写不出东西来的。
我说,我写不出来,不是没有可写的,是心不够静。
人最可怕的两件事:1、人群中的孤独;2、独自一人时内心的嘈杂喧嚣。
我占齐了。
这里的寂静沸反盈天。
对着电脑,写几行字,发半小时呆,每一个字都会被我盯很久很久……每一个字都挂着我的心乱……有时候是躺地板上,一个晚上过去了,天亮了。
脑浆沸腾。
心虑嘈杂。
心散则志衰。
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惶,欲不惶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
其实悟空想象中,这两人应该是这样的……
或者是这样的……
但实际上是这样的……
有时候是这样的……
还会这样……
这样……
悟空姿势准确、淡定沉着,唐僧笑漏气了……
2
一回,我和唐僧小姐她一起上北高峰,我们抽签。抽好了,交给解签人。唐僧她一开口,解签人吃了惊,说,你们两个好奇怪。
怎么?悟空小姐我问。
你说话,听着像是15、6岁的中学生,她不说话,看着像是15、6岁的中学生。
唐僧是唐僧,是因为悟空是悟空。她是悟空的瑜伽老师。
悟空心乱,各种思索,各种读书学习修炼。
那时候找到的是瑜伽。
和唐僧小姐她在一起,心是静的;她还有趣好玩,嘴巴不饶人,然而没有刻薄恶毒,是直击真相,让人反省,“说得太好了,”悟空叫着,“要记下来。”
悟空那段时间写了小集《唐僧慧语》。
不过,有些是悟空个人的内心投射,所以她有时候会说,去“添油加醋”记下来。有时候又说,你总是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悟空某一个点被她拍醒了,然而她其实欲要击打的是另一个点。——歪打正着是也。
这种让人安静又省察的朋友,不可多得。两个人常常一起去爬山走西湖,玩玩荡荡的,十几年过去了。
俏皮哦,无忧无虑,一心向瑜伽
3
你的故事我写好了,可是你这种事,这个社会太多了,见惯不怪了,没人喜欢……
那是你写得不好。
——唔,又一语中的。
有一个编辑居然还说很羡慕男主角……
哈哈……她笑起来。
悟空思索为什么要那么写,大约是要帮唐僧去谅解对方吧……痛苦太痛了,怎么办,智慧的做法就是理解对方的难处,那么就不那么痛了。
为了理解别人的难处,就把唐僧压得有点偏了。甚至在理解她对自己的反省并在我笔下转化成小说的过程中,把责任推给了她,自己也觉得那叙述腔调是奇怪的,精神分裂的。
是不是被如今分析大恶者不健康心智和人格的形成原因并加以同情和谅解的流行论调影响了?
时间不会回流,过去了就过去了,没法回到儿童重新来过重新建设;新的建设只能在已经是成年人的当下此刻进行。——即使恶习已然将人按入泥潭无法抽身,即使每天只是抹去一滴泥水呢,也该立下儿童般稚气的蛤蟆口气的脱胎换骨、洗心革面的大誓愿。
唐僧人被“打”了,反应总是有点钝的……反击呢,也不会把人打死,总是给人留口气,留点活路。她有能够进行新建设的开放的心智结构的。另外那个,不知道啊!——所以最后故事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原型人物没法对号入座了。
4
传说中,悟空瘦得像鬼的时期……
那时候,去爬玉皇山,下山吃甜品,嘻嘻哈哈、没心没肺的,不知老之将至。
悟空鬓角垂两根长发,小塑料皮筋扎了,再把耳后长发修成整整齐齐的三层,不讲话别人猜我28,一讲话别人以为18岁,唐僧笑不可遏,就喜欢装嫩。有两天她学我讲话,我肉麻麻的……她讲话有时候是老火车一样的,尤其激动的时候,轰啊轰的,就算是杭州话,也被她讲得邦邦硬闹架儿一样的。
两个人好像有点突然老了。有一个人陪着你有意无意地停留在某种心理阶段,管它身外评价直坠地狱,也是美的;可是业力牵引,突然就面目全非了。
一天给她讲了佛教徒对我的看法,她说,什么哦,你们学佛的还不如我们普通人呢。
悟空望着“普通人”这三个字,心又乱了。
谁不是普通人呢?
不是佛教不好,是学佛的人不好,唐僧又说。
她总是善加辨析。
悟空学了瑜伽以后,又学佛,还跑马拉松……“生命在于静”和“生命在于动”都尝试了。
唐僧没有皈依,她觉得瑜伽够她用了。也果然够用。在这个喜欢故事一波三折的时代,如何写好一个“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的人呢?
所以,比如她说,你们书读得多的人哦,****;或者,你学佛没学好哦,****;或者其他怎么样。****,还是没法好好生活……悟空倒是很接受的。
哎呀,只是“变老”这件事情必须坚笃地,要警惕啊!
“这两个人实在太漂亮了!”——千万要保持住的。
年6月13日,大雨。身侧的量天尺标价¥,悟空呵呵……唐僧说,那把你那盆卖了,换生活费…呃,焚琴煮鹤…悟空顿觉,唐僧有被灭的危险。
悟空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iangtianchia.com/ltcjz/6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