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量天尺 > 量天尺价值 > 正文 > 正文

都说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那最好的书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4/5 19:36:39

文丨阿霜

买一套学区房可能稍微难一点,但书房,几乎家家都可以打造出来。排满书的柜子、一张桌子、一个安静不受干扰的学习空间……这样的书房配置,最为常见。

如今的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一个房间了。他们把客厅改成书房、去电视化,追求全家人一起看书学习的理想状态。

不同的家庭也有不同的看法。本期,我们采访到了三组家庭,包括生活方式设计主理人、工科博士和二孩全职妈妈。她们将从自身家庭生活习惯谈起,畅聊家与孩子、书房与整理收纳以及育儿之道。

她坐在大大的落地窗前,手中捧着一本书,小区里大面积的绿植将窗口的风景填满,微风轻拂,树枝摆动,人与自然似乎融为一体。女儿躺在客厅的沙发中,睡得正香……

这是

一颗KK发在小红书上的视频中的一些片段。她总是在分享自己的设计灵感,她的家,克制、有趣,成为许多人的样本,她展示的生活方式和家居产品总是会被粉丝“复制”“黏贴”到自己家中。

她目前居住的房子是在孩子出生之后购买的,装修的时候畅想了许多亲子生活的场景,将每一处柜子的摆放、每一块功能区域的使用都做好了安排,如今的家,完全实现了当初的构想。

客厅和阳台的功能分区,随着孩子的成长在发生着变化。当孩子学习爬行时,客厅里除了沙发、地毯,再没有别的阻碍。家,就是女儿自由自在、畅通无阻的游乐场。

一颗KK并没有因为有孩子的到来而舍弃掉自己的生活,当有朋友拜访时,被封进来的阳台则发挥着聚会的作用。家长们喝茶聊天,孩子在充满安全感的区域自由探索,双方有连接、无隔绝。

这种理念是

一颗KK家的核心。她是颗粒生活品牌创始人,老公是建筑师,在家办公、加班都是常有的事情。因此,她打造了一间极为舒适的书房,摆放了一张2米长的双人办公桌,放了两台电脑。

特别设计的细节在于:她敲掉了一面墙,用格子玻璃做了隔断。通透感让书房里加班的人不孤独,让书房外的孩子也能看到爸爸或妈妈工作的场景,不会有距离感。孩子要睡觉了,趴在玻璃上说一声晚安,对加班的父母而言是最好的抚慰。

这间书房属于家长,5岁的女儿另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现在的她需要更多的空间,客厅的布局再一次随着她的成长发生了变化。阳台成为她的游戏玩乐区,儿童桌椅和收纳也整体搬至此处。女儿在这个光线最好的角落里,画画、拼乐高、看绘本,也玩她最喜欢的角色扮演游戏。

明年,女儿将成为一名小学生。

一颗KK说:“我现在观察到,她很喜欢锁她卧室的门,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意识。我准备等她上小学后,在她的卧室再添置学习桌椅,方便她写作业。”

与许多家庭客厅改书房、无电视理念不同的是,

一颗KK的家并没有书墙,她说:“我们家现在并没有那么多的书,如果只是为了单纯追求形式,而做一个大大的书墙,我觉得是没有意义的。孩子很喜欢听书,我也觉得,孩子接受电子产品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一台可移动的电视,在孩子看动画片、纪录片的时候,电视会短暂地成为客厅的主角。其余的时间,就将它移动到一旁。这是她根据一家人的生活习惯而确定的居家风格。

“充满自己个性和特征的家,更适合自己的家和生活方式”,是她想要倡导的理念,也是她始终在贯彻的主旨。她介绍说,她有一个客户,父母都是老师,孩子上初中,一家人很喜欢看书。因此,舍弃了电视和书房,客厅里只留下一面书墙、一张长桌子和一张吃饭的小圆桌。全家人一起看书,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就在同一张桌子上工作或看书。因此,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Q:会保留许多孩子的东西吗?

A:会!收藏一部分非常有价值的东西,比如:非常棒的手工作品、她的第一份试卷、很有纪念意义的票根等等。这些就像博物馆里的真迹一样是不可替代的,等孩子长大,再来看、触摸,与它对话,带来的感受肯定是不同的。

Q:会将孩子的东西展示出来吗?

A:会!我准备找一面墙做为展示区。孩子的作品是家最好的装饰品。

Q:孩子的收纳和断舍离谁说了算?

A:她自己。自己整理,既能方便她很快找到,也能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懒妈妈养出自理能力强的娃娃,我会更多地鼓励她、让她乐意去做。

Q:目前,对家里的布局满意与不满意的地方在哪儿?

A:最满意的地方是硬装很克制,做到了极简,没有把孩子的房间打造成大面积的粉色或卡通壁纸。后期的软装上增加了许多可爱的元素,比如衣柜的拉手、抱枕、云朵等等。但需要强调的是:可爱和幼稚是两回事,不要太违和。不满意的地方是只做了壁暖,而不是地暖。孩子冬天的时候不能光着脚走,不能趴在地上玩,这一点很遗憾。

Q:目前为止你用过的最满意的家居物品有哪些?

A:我推荐我们客厅这款MUJI的书架。可以放书,也可以放收纳盒装玩具,还可以当展示柜,可收纳可开放,实用又好看。

闲散人士是数学科班出身,硕士毕业时,很想了解下多年学习的数学在实际中究竟有什么作用,于是又选择了工科去读博士。博四那年怀孕,她因为生孩子,学籍一延再延。

亲抚孩子还是博士毕业?虽然对孩子万般不舍,最终,她还是选择将孩子送回老家,自己返回了学校。强忍着对孩子的思念,她全身心投入到论文当中,竟只用了七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博士毕业。然后,火速回家,“前三天晚上,我几乎没怎么睡觉,就一直看着他。”

闲散人士发在豆瓣平台上的生活分享,犹如在看一本论文,充满理性逻辑思维,并非虚无的感情宣泄和干巴的经验分享。

她的自我介绍只有一句话:“人生三大幸福事:极简、环保与育儿!”,确实如此,她的家中,能看到擦得发亮的地板上除了少量的家具之外,几乎空无一物。“同种性质的家具只买一个,尽量容易丢弃。不会购买大型儿童家具,如婴儿床、儿童床、大型儿童书柜、儿童沙发等。”

目前家中,并没有孩子的书房。一方面,

闲散人士说自己家只有三室,又要兼顾到老人会不时来住,专门打造书房不现实。另一方面,她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更适合和大人一起看书学习,会给他营造一种‘啊!我全家人都好喜欢学习啊’这种感觉。当父母心沉下来的时候,孩子才能沉下心学习。”

尽管没有专属书房,但孩子有阅读区、游戏区、手工区等功能分明的空间,极简、环保的概念始终贯彻其中。

孩子的阅读区在卧室,一个铁艺书架上摆满了书籍,是他的睡前读物,定期更换,保持着新鲜感。目前,孩子最喜欢看得是DK百科系列,“当孩子表现出某一种看书喜好时,满足他!他才能进入下一个敏感期。如果得不到满足,即使他成年之后,还是会想要填补这个缺失。”

孩子的游戏区在全家的C位,靠近卧室,紧挨着客厅内侧的墙,妈妈做饭的时候,一抬头就能看到他。而他在这里玩耍时,也能随时随地看到其他家人。“靠着墙壁,他会很有安全感。不像靠在窗户那边,冬天冷,夏天又热。”

在阳台上,有孩子的学习区。一张成人高矮的手工桌,1.2米长,0.6米宽,再加上一张可升降的椅子、收纳的柜子,就是全部的家具了。

儿子在这里画画、做实验、学英语,更多地是做手工。柜子的最底部,是做手工需要的材料。最上面,是爸爸妈妈的书籍。

闲散人士很重视孩子做手工的能力,她说:“做手工有很多优点,可以提高他的立体思维能力,对以后学习数学、物理、化学都很有帮助。”

她遵循极简的理念,儿子自然也深受影响,绘本、玩具,总是在定期流转和置换。最早,孩子也不舍得丢掉任何东西。后来,随着他审美的提高,找东西又很麻烦,就对乱七八糟的局面不满意了。于是,渐渐地,也学会了断舍离。

他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门口摆摊,多块钱买的玩具,可能50块钱就卖掉了。这笔钱,拿去买零食,或者攒起来购买新玩具,在这儿过程中,孩子领悟到了“资金的奥秘”,他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延迟满足,懂得了省钱和存款,攒钱买了一个大玩具。

陪伴,是她提及最多的词汇。“请勿在孩子看得见你的地方玩手机。身教大于言传!”这样的标语贴在家里的玄关处、空调上和卧室里,孩子知道了玩手机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爸爸一回家就玩手机的情况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除了放下手机,用心陪伴外,她也会通过项目式的活动增加双方的专注力。

她将孩子自编的故事、经历的有意义的事、对某一知识的理解,记录下来,再配上插图,制作成绘本。用订书机或活页环做个本子,做成可长期保存的绘本。也将孩子的手工作品装裱后挂在墙上,给了孩子极大的成就感。

Q:会保留很多孩子的东西吗?

A:不会。画画作品、手工作品、试卷、奖状等等,孩子想留会保留一段时间,然后拍照留念,就会断舍离掉了。

Q:功能分区如此清晰,孩子不可以越界吗?

A:一般情况下,玩具不能带到卧室里去,如果带过去,也要放到离床很远的地方。客厅没有水果、坚果等零食,全部放在厨房和饭厅,拿出来吃,吃完就收拾。不过凡事没有绝对,允许有误差,有一个弹性空间,法理不外乎人情嘛。

Q:极简的理念,全家人都支持吗?

A:是的。我老公本身就是极简主义者,他也不怎么买东西,比较起来,我还算是爱购物的人。公婆来小住的时候,我会提前规划好双方的储藏空间,减少物品交叉。规划好工作、学习空间,各司其职,相互帮助,不互相干涉。

Q:目前为止你用过的最满意的家居物品有哪些?

A:升降椅,孩子三岁时是他的餐椅,六岁时成了专属的学习椅。绘本架,高度与孩子视线平行,大大提高阅读的频率。玩具收纳架,帮助孩子养成整理习惯的重要家具。

是韩梅梅呀原本在重庆从事房产媒体工作,2年前,因老公工作调动,全家人搬到了成都。目前,她是一名全职妈妈,闲暇时,会在小红书上分享一些居家好物。在一个工作日的午后,她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分享了自己家有二宝的生活方式。

作为自己家的“设计师”,她将客厅打造为一家人的“森林图书馆”。整面墙的书架+长条大方桌,是一家人最主要的学习、交流的共享空间。

是韩梅梅呀说:“”因此,以空间设计引导动线,增加一家人的互动和陪伴。爸爸回家后也要尽量不加班、不玩手机,陪孩子看书或玩游戏。

“有些人客厅改书房之后又改了回去,是觉得,家人的走动、做饭的声音都会对孩子造成干扰,反而影响了孩子的专注力。”她的家里也发生过类似的状况。以前,她接孩子放学回家后再做饭,但她注意到,炒菜的声音确实会让儿子分心。现在,她调整了作息,先做好饭再去接孩子放学,一回家,先吃饭。吃完饭一家人一起进入学习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待到学习时间结束,再返回各自空间,比如运动的运动,洗碗的洗碗,以此来减少对注意力的打扰和分散。

在她看来,将客厅改成书房,虽说只是客厅的变化,但影响到的是整个家庭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理念的融合,想要打造出的这种学习氛围,需要全家人做出同步的调整。

她家的客厅没有电视,但为老人准备的房间却配置了一台电视,“不能强行更改老人多年的生活习惯”,但看电视的时候要控制好音量,加上静音门的设计,正常的电视音量也不会干扰到正在客厅里看书的孩子。老人回去之后,房间就会变成孩子的玩具室。

她跟孩子们定下规则:玩具不允许带到客厅,如果过线,要抓进“监狱”(放到柜子里藏起来)一周之内就会见不到它了。如果再过线,第二次就会被关得更长一点,必须关两周。“我们家现在两个世界,一推门,天哪,无处下脚。把门关上,啊!客厅舒服多了。”

书柜最下面是女儿的地方,第二层是儿子的,再往上是爸爸妈妈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哥哥的书逐渐增多,现在他在书架上占得比例又增加了一些,他觉得有趣又好看的书,还会推荐给妹妹,然后放到妹妹的区域里。

书架上的一些书贴着彩色标签,表示新买未阅读完,孩子要找书时,对哪些书要优先看一目了然。哥哥看完了之后,往往会会妈妈说:“看我!”,然后帅气地“唰”一下撕掉标签,得到极大的成就感。

“原来以为他只喜欢看轻松幽默的故事书,不喜欢看科普类书籍。朋友订了一套《万物》杂志,我一看,就觉得好难啊,他肯定不喜欢。没想到,他非常喜欢看,还让我带他们去科技馆参观,去咨询工作人员寻找答案。这下,我开始反思:不要给孩子过多的预设、不要给孩子贴太多的标签,他也许会给我们惊喜。”

Q:会保留孩子的东西吗?

A:会啊!我们家有一面墙,展示着孩子获得的荣誉和奖状,即便是含金量不高的奖励,也都让他充分感受来自家人的肯定和荣誉。每次获奖之后,他都会交给姥姥,姥姥会手舞足蹈,为他点赞,是一件蛮有仪式感的事情。

Q:还会为孩子做哪些有仪式感的事情?

A:我会发现和记录他们日常的小闪光点,写成表扬小纸条,放到他们各自的小“宝箱”里,给孩子积攒成就感和幸福感。闲暇时,他们会取出小纸条一条一条的回顾,这其实就是一个强化优点,引导孩子持续做“对的事”的过程。当然,实际执行过程中,二孩家庭更要“眼睛擦得锃亮”,一个表扬了,另一个即便挖地三尺也要找出个“对的事情”()。

Q:房间里还有哪些专属于孩子的区域?

A:阳台上的阅读角,属于我梦想当中的场景,但实际上并没有发挥到它的作用。客厅有很多打进承重墙的挂钩,是给孩子挂秋千的。院子里也有蹦床和夏天的充气水池,都是他们的游乐场。

Q:目前为止你用过的最满意的家居物品有哪些?

A:我会推荐可爱的书立、保护眼睛的京东屏、看书的懒人沙发、奖状墙背贴。

////

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大的书墙也没有太多的作用;如果没有用心的陪伴,布置得再温馨的房子也仅仅是一个居所;如果没有合理的布局、收纳和取舍,大空间的房子也有可能会变得乱糟糟……

从他人的示例中汲取经验,跟随自己的家庭习惯和生活方式,融入家庭每一个成员的个性和特征,让家变成看书学习的天地、补足能量的空间、有爱的乐园。当我们谈论书房时,我们在谈什么?谈得依然是生活方式和家庭教育。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iangtianchia.com/ltcjz/11812.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量天尺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