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又称三角霸王鞭、彩云阁,常被误认为是仙人掌科植物,实际上它属于大戟科、大戟属,是一种多肉植物。其形态宛如柱状仙人掌,高度可达2米至3米,茎部直立,呈现3棱至4棱的形态,并点缀着美丽的斑纹。龙骨不仅形态独特,还长有若干直立向上的分枝,每根都带有刺,叶长则维持在2厘米至4厘米之间。这种植物繁殖起来相当容易,只需通过扦插法即可。此外,龙骨还有多个别名,如量天尺花、霸王花、昙花等,以及在医学书籍中的七星剑花、龙骨花和霸王鞭等名称。
形态特征龙骨,亦被称为量天尺,是一种多年生攀援植物。其茎部极为延长,长度可达8米或更长,借助气根攀附于灌木、乔木或墙上。茎部绿色且肉质,常收缩成节,并呈现出三条阔棱,棱边则呈波浪形。虽然叶已退化,但在棱边腋间仍保留有小窝孔,其间的距离约为4至5厘米,并生有至3枚小刺。花朵单生于夜间开放,白天闭合,花朵长度为25至30厘米。花萼呈现花瓣状,黄绿色,裂片厚实且披针形,外翻。花瓣纯白色且直立。雄蕊多数,分两列排列,颜色乳白。子房位于下方,花柱一枚,柱头分裂。肉质浆果为椭圆形,长约0厘米,成熟时红色且表面平滑。花期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这种植物常生长在废墙上或树上,也被庭园中栽培。夏、秋时节是采收净花的最佳时机,通常纵向切开(基部相连),略经蒸煮后晒干。
果实和种子龙骨的果实呈椭圆形至卵形,肉质浆果,长度约为6至2厘米,直径则达到4至0厘米。果实成熟时,外皮呈红色,覆盖着大鳞片,而果脐相对较小。果肉洁白,口感清甜,是可食用的。种子为黑色,倒卵形,尺寸约为2毫米长、毫米宽、.8毫米厚,种脐同样较小。此外,龙骨的花也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具有清补功效。花期主要分布在夏秋季,具体为7月至2月。
形态与结构龙骨植株呈现三棱形状,多分枝,颜色蓝绿色,高度可达4至5米。棱边部位生长着小刺,虽然短小但颇为锋利。夏季是龙骨开花的季节,花朵为杯状聚伞花序,4至9朵丛生于上部的刺座上。这些花朵昼开夜闭,虽然盆栽中的龙骨通常不易开花,但依然美丽动人。浆果小巧圆形,成熟后变为蓝紫色,同样具有食用价值。
生长环境龙骨柱偏爱阳光充足的环境,其枝体呈现蓝绿色,叶片如同鱼鳞般密集。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会闪烁着光芒,犹如众体林立、群峰耸立的美景,令人叹为观止。它们是盆栽花卉中的佳品,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在生长过程中,龙骨柱需要干燥的壤土,北方冬季应移至室内养护,南方则可露地栽培。此外,龙骨柱还可以作为篱笆使用,既能为绿色屏障增添一抹亮色,又能为庭院增添一份生机。
病虫害防治龙骨柱的虫害相对较少,但在室内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可能会遭受红蜘蛛的危害。当发现枝头顶端出现发红褐色并有网丝时,可用至2倍的氧化乐果进行喷布防治。但需注意用量不可过大,以防头部溃烂影响植株健康。
繁殖方法龙骨的繁殖主要采用扦插法。由于龙骨是多浆植物,在扦插时会有浆液流出,此时可用草木灰进行封闭,之后将其置于阴凉处,等待7至0天,直至植株萎缩后再进行扦插。
一种常见的扦插方式是切段扦插,即将龙骨切成20至25厘米的插穗,上下切口均需用草木灰封闭。另一种则是从龙骨枝上取下的分枝,经过晾晒后即可进行扦插。但需注意,过于幼嫩的插穗可能不易生根,且生根处应有轻微伤口,这样生根速度会更快。
在扦插时,应选择蛭石、珍珠粉粒或纯河沙作为基质,避免掺入土壤。扦插后,只需浇水至插穗切口处,然后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在生根期间,应尽量减少浇水,保持基质微干,以利于生根。通常需要30至40天的时间,龙骨即可生根。
一旦龙骨生根,就可以进行移栽了。移栽时,盆土应由/2河沙和/2壤土混合而成。移栽后,用2%的高锰酸钾水进行浇灌,既进行了土壤消毒,又提供了所需的水分。对于较高的植株,还需要用支棍进行绑缚固定。
在培养过程中,应继续将龙骨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并严格控制浇水量,遵循“宁干勿湿”的原则进行养护。
龙骨嫁接虎刺梅龙骨柱的整形技术
龙骨柱的形态多种多样,包括丛状形、三柱形、九柱形等。对于九柱形龙骨,当植株生长至20厘米至30厘米时,我们利用利刀将其顶端削去,并立即用草木灰进行封闭。随后,当植株开始分枝时,我们仅保留顶端的三个分枝,每个角度一个,其余的分枝则被抹去。当第二层生长到25厘米至30厘米时,我们再次进行类似的顶端削去操作,并选择三个分枝进行保留。如此往复,最终形成、3、9形的龙骨。对于十二柱形龙骨,整形方法类似,只是在某些阶段需要选择个或3个分枝进行保留。丛柱形龙骨则允许其自然生长,但选留应有序。
当龙骨柱生长到2米至3米的高度时,由于众多枝头的存在可能导致头重脚轻的问题,因此需要及时用支棍进行固定。
龙骨的培养与繁殖龙骨对培养土的要求并不严格,但为了其最佳生长,建议掺入一定量的河沙。上盆时若加入一些基肥,即使在生长期间不施加追肥,龙骨也能生长良好。使用粒状复合肥作为肥料效果更佳。龙骨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但浇水仍需适量,避免长期湿润导致烂根。在室内摆放时,应选择靠近窗边且日光充足的位置。夏季需适度遮阴,其他时间则应多晒太阳。冬季最低能耐5℃的低温。
关于龙骨的繁殖,主要采用扦插法。在5月至9月间,剪取母株顶端的5厘米至6厘米作为插穗,在阴凉处晾干一周后,待切口充分干燥再进行扦插,这样容易生根。
龙骨嫁接彩麒麟龙骨,这一传统中药材,不仅形态独特,更蕴含着丰富的药用价值。其花可治疗燥热咳嗽、咳血及颈淋巴结核,茎则能治疗腮腺炎、疝气、痈疮肿毒,并对脑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有显著疗效。此外,龙骨还具有清热润肺、除痰止咳、滋补养颜的诸多功效,是清补汤料的佳品。在广东地区,人们常用它来煲猪骨汤,搭配蜜枣或罗汉果,经长时间熬煮,汤清甜芳香,既美味又养生,尤其适合长期吸烟饮酒者。
龙骨的用法多样,既可内服煎汤,也可外用研末撒敷。其安神、平肝的功效以生用为佳,而收涩、敛疮则宜煅用。在中医经典配方中,龙骨常与桂枝、芍药等药材配伍,共同发挥其安神、除烦、敛精血的作用。无论是金匮桂枝龙骨牡蛎汤、伤寒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还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龙骨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柴胡四两,半夏二合,人参两半,大枣六枚,生姜两半,牡蛎二两半,桂枝两半,茯苓两半,铅丹两半,大黄一两,龙骨两半。此方专为少阳伤寒之后,胸满、烦惊、谵语等症状而设。其病因在于下败里阳,导致胆气拔根,从而引发惊悸。甲木逆冲,则胸满症状显现。相火升炎,导致心烦语妄。水泛土湿,则身重便癃。方中大枣、人参、茯苓补土泻水,大黄、柴胡、桂枝泻火疏木,生姜、半夏降冲降浊,而龙骨、牡蛎、铅丹则能敛魂镇逆。